[1] |
刘向培, 佟晓辉, 贾庆宇, 辛卓航, 杨剑刃.
1960—2017年中国降水集中程度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1): 10-1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1.002
|
[2] |
肖婧, 王兵.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尺度撂荒草地入渗特征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6): 820-83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6.002
|
[3] |
乔江波, 朱元骏, 贾小旭, 黄来明, 邵明安.
黄土高原关键带全剖面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4): 515-52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4.005
|
[4] |
易小波, 贾小旭, 邵明安, 赵春雷.
黄土高原区域尺度土壤干燥化的空间和季节分布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3): 373-38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3.007
|
[5] |
钱进, 沈蒙蒙, 王沛芳, 王超, 侯俊, 李昆, 刘晶晶.
河岸带土壤磷素空间分布及其对水文过程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1): 41-4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1.005
|
[6] |
杨永刚, 李国琴, 焦文涛, 黄磊.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4): 529-53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4.006
|
[7] |
蒲俊兵, 李建鸿, 吴夏, 袁道先, 张陶.
热分层效应控制的水库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4): 561-56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4.010
|
[8] |
段良霞, 黄明斌, 张洛丹, 索立柱, 张永坤.
黄土高原沟壑区坡地土壤水分状态空间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5): 649-65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5.006
|
[9] |
张乐涛, 高照良, 李永红, 田红卫.
黄土丘陵区堆积体边坡对上方来水的侵蚀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811-81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07
|
[10] |
操信春, 吴普特, 王玉宝, 赵西宁.
水分生产率指标的时空差异及相关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268-274.
|
[11] |
段金龙.
中国中、东部典型样区土壤和水体多样性关联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5): 635-641.
doi: CNKI: 32.1309.P.20120824.1606.004
|
[12] |
黄小燕, 张明军, 贾文雄, 王圣杰, 张宁.
中国西北地区地表干湿变化及影响因素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151-159.
|
[13] |
赵传成, 丁永建, 叶柏生, 赵求东.
天山山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及其估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3): 315-322.
|
[14] |
徐学选, 张北赢, 田均良.
黄土丘陵区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16-22.
|
[15] |
金鑫, 郝振纯, 张金良, 王加虎.
考虑重力侵蚀影响的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257-263.
|
[16] |
熊立华, 郭生练, 田向荣.
基于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及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4): 517-520.
|
[17] |
王文龙, 雷阿林, 李占斌, 唐克丽.
土壤侵蚀链内细沟浅沟切沟流动力机制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471-475.
|
[18] |
刘普灵, 武春龙, 琚彤军, 杨明义.
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坡面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31-335.
|
[19] |
李久生, 雷志栋, 杨诗秀.
喷灌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8, 9(1): 7-14.
|
[20] |
刘亚平, 陈川.
土壤非饱和带中的优先流
. 水科学进展,
1996, 7(1): 8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