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怀恩, 贾斌凯, 成波, 郭超, 李家科.
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集中入渗对土壤和地下水影响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4): 589-60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4.014
|
[2] |
王振龙, 杜明成, 姜翠玲, 王发信, 王怡宁, 周超.
基于人工降雨试验的淮北地区产流产沙差异性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4): 507-51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4.006
|
[3] |
孙立全, 吴淑芳, 郭慧莉, 张永东.
人工掏挖坡面侵蚀微地貌演化及其水力学特性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5): 720-72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5.009
|
[4] |
张攀, 唐洪武, 姚文艺, 孙维营.
细沟形态演变对坡面水沙过程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4): 535-54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4.007
|
[5] |
赵春红, 高建恩.
坡面不同侵蚀沟断面特征及水力几何形态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1): 22-3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1.003
|
[6] |
张攀, 姚文艺, 唐洪武, 肖培青.
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细沟形态演变与量化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1): 51-5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1.007
|
[7] |
和继军, 宫辉力, 李小娟, 蔡强国.
细沟形成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90-97.
|
[8] |
周明耀, 余长洪, 钱晓晴.
基于孔隙分形维数的土壤大孔隙流水力特征参数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466-470.
|
[9] |
蔡树英, 林琳, 杨金忠, 刘金峰.
含水层和土壤的随机特征对水分运动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313-320.
|
[10] |
毛萌, 任理.
有效参数的幂平均算法对农田尺度阿特拉津淋溶动态数值模拟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222-232.
|
[11] |
王康, 张仁铎, 王富庆.
基于连续分形理论的土壤非饱和水力传导度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206-210.
|
[12] |
宋炜, 刘普灵, 杨明义.
利用REE示踪法研究坡面侵蚀过程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197-201.
|
[13] |
丁文峰, 李占斌, 丁登山, 庄大昌.
坡面细沟侵蚀产沙时空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1): 19-23.
|
[14] |
王文龙, 雷阿林, 李占斌, 唐克丽.
土壤侵蚀链内细沟浅沟切沟流动力机制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471-475.
|
[15] |
刘建立, 徐绍辉, 刘慧.
几种土壤累积粒径分布模型的对比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588-592.
|
[16] |
李毅, 邵明安, 王文焰, 王全九.
土壤非饱和导水率模型中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593-597.
|
[17] |
张德生, 沈冰, 沈晋, 王全九.
非均匀土壤中溶质运移的两区模型及其解析解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72-78.
|
[18] |
刘普灵, 武春龙, 琚彤军, 杨明义.
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坡面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31-335.
|
[19] |
姜翠玲, 夏自强, 刘凌, 赵胜领, 王磊, 万正成, 郑文兰.
污水灌溉土壤及地下水三氮的变化动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7, 8(2): 183-188.
|
[20] |
汤立群, 陈国祥.
坡面土壤侵蚀公式的建立及其在流域产沙计算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4, 5(2): 104-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