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我国水文循环与地表水研究进展(1998-2001年)

储开凤 汪静萍

储开凤, 汪静萍. 我国水文循环与地表水研究进展(1998-2001年)[J]. 水科学进展, 2004, 15(3): 408-413.
引用本文: 储开凤, 汪静萍. 我国水文循环与地表水研究进展(1998-2001年)[J]. 水科学进展, 2004, 15(3): 408-413.
CHU Kai-feng, WANG Jing-ping.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hydrological cycle and surface water[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04, 15(3): 408-413.
Citation: CHU Kai-feng, WANG Jing-ping.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hydrological cycle and surface water[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04, 15(3): 408-413.

我国水文循环与地表水研究进展(1998-2001年)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储开凤(1965- ),女,江苏海安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E-mail:chukf65@sina.com

  • 中图分类号: P343;G353.11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hydrological cycle and surface water

  • 摘要: 根据1998-2001年我国公开出版发行的30余种与水有关的科技期刊刊登的关于水科学研究的论文,同时参考了近4年来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报告。综述了近4年来我国在水文循环与地表水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
  • [1] 金祖辉,陶诗言.ELSO循环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和冬季降水关系的研究[J].大气科学,1999,23(6):663-672.
    [2] 龚道溢,王绍武.ENSO对中国四季降水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1998,7(4):44-52.
    [3] 张庆云,陶诗言.夏季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季风与中国东部汛期降水[J].应用气象学报,1998,9(增刊):17-24.
    [4] 朱平盛,张苏平,胡桂芳.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我国降水的影响的数值试验[J].气象,2000,26(5):3-8.
    [5] 郭艳君,倪允琪.赤道太平洋活动异常对我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影响[J].气象,1998,24(6):12-16.
    [6] 魏凤英.全球海表温度变化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分布[J].应用气象学报,1998,9(增刊):100-108.
    [7] 张继国,刘新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信息熵分析——(Ⅰ)基本概念与数据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0,11(2):133-137.
    [8] 丁永健,叶佰生,周文娟.黑河流域过去40a来降水时空分布特征[J].冰川冻土,1999,21(1):43-49.
    [9] 韦志刚,董文杰,惠小英.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的演变趋势和年际变化[J].气象学报,2000,58(2):235-244.
    [10] 李吉顺,王昴生,陈家田.降水时空分布变化是长江流域水旱灾害加重的主要原因[J].中国减灾,1999,9(4):27-31.
    [11] 康玲玲,王云璋,王国庆,等.黄河中游河龙区间降水分布及其变化特点分析[J].人民黄河,1999,21(8):3-6.
    [12] 岑国平,沈晋,范荣生.城市设计暴雨雨型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8,9(1):41-46.
    [13] 王家祁.中国暴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14] 康尔泗,程国栋,蓝永超,等.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变化趋势对气候变化响应模型[J].中国科学D辑,1999,29(增刊) :47-54.
    [15] 刘潮海,康尔泗,刘时银,等.西北干旱区冰川变化及其径流效应研究[J].中国科学D辑,1999,29(增刊):55-62.
    [16] 刘贤赵,康绍忠.黄土区坡地降雨入渗过程中的滞后效应[J].水科学进展,2001,12(1):56-60.
    [17] 陈力,刘青泉,李家春.坡面降雨入渗产流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泥沙研究,2001(4):61-67.
    [18] 张小峰,许全喜,裴莹.流域产流产沙BP预报模型的初步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1,12(1):18-23.
    [19] 邓孺孺,陈晓翔,胡细凤,等.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暴雨产流模型研究[J].水文,1999(3):19-24.
    [20] 金菊良,杨晓华,丁晶.基于神经网络的年径流预测模型[J].人民长江,1999,30(增刊):59-61.
    [21] 周金龙,姚斐.天山北坡平原区水面蒸发的实验研究[J].干旱区研究,1999,16(1):41-44.
    [22] 李品芳,李保国.毛乌素沙地水分蒸发和草地特征的比较研究[J].水利学报,2000(3):24-28.
    [23] 周国良,岳智慧,王琳.利用实时气象资料估算蒸发能力的研究与应用[J].水文,1998(增刊):20-22.
    [24] 李万春,杨世杰,濮培民.高原咸水湖水面蒸发估算——以兹格塘错为例[J].湖泊科学,2001,13(3):227-232.
    [25] 雷志栋,尚松浩,杨诗秀,等.土壤冻结过程中潜水蒸发规律的模拟研究[J].水利学报,1999(6):6-10.
    [26] 张家诚.水分循环与气候背景[J].水科学进展,1999,10(3):265-300.
    [27] 邢如楠.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与水分循环[J].水科学进展,1999,10(3):271-277.
    [28] 张顺利,陶诗言.雅鲁藏布江流域地-气系统的水平衡[J].水科学进展,2001,12(4):509-515.
    [29] 刘国纬.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0] 张光辉,陈宗宇,费宇红.华北平原地下水形成与区域水文循环演化的关系[J].水科学进展,2000,11(4):415-420.
    [31] 张光辉,赖勤波,费宇红,等.水文循环演化的信息熵及其应用[J].勘测科学技术,2000(1):26-29.
    [32] 汤奇成,熊怡.中国河流水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3] 尹学良,陈金荣,刘峡.黄河下游河床演变三大基本问题的研究[J].水利学报,1998(11):1-5.
    [34] 黄金池,万兆惠.黄河下游河床平面变形模拟研究[J].水利学报,1999(2):13-18.
    [35] 王苏民,窦鸿身.中国湖泊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6] 窦鸿身,姜加虎.洞庭湖[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
    [37] 蔡永立,章薇,过仲阳,等.孢粉-气候对应分析重建上海西部地区8.5 ka B.P.以来的气候[J].湖泊科学,2001,13(2):118-126.
    [38] 王乃昂,李吉均,穆得芬,等.河西走廊东段湖泊旋回及其古气候意义[J].湖泊科学,1999,11(3):225-230.
    [39] 陈永灿,张宝旭,李玉梁.密云水库富营养化分析与预测[J].水利学报,1998(7):12-15.
    [40] 陈凯麒,李平衡,密小斌,等.温排水对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影响的数值模拟[J].水利学报,1999(1):22-26.
    [41] 王惠中,宋志尧,薛鸿超.考虑垂涡粘系数非均匀分布的太湖风生流准三维数值模型[J].湖泊科学,2001,13(3):233-239.
    [42] 牟长城,罗菊春,王襄平,等.长白山林区森林沼泽交错群落的植物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1998,6(2):132-137.
    [43] 牟长城,韩士杰,罗菊春,等.长白山森林沼泽生态交错带群落和环境梯度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1):1-7.
    [44] 杨永兴.若尔盖高原生态环境恶化与沼泽退化及其形成机制[J].山地学报,1999,17(4):318-323.
    [45] 刘振乾,吕宪国.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污水处理的实地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1,21(2):157-161.
    [46] 刘潮海,施雅风,王宗太,等.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中国冰川目录编制完成[J].冰川冻土,2000,22(2):106-112.
    [47] 康世昌,秦大河,Paul A.Mayewski,等.近200a来珠穆朗玛峰北坡远东绒布冰芯气候记录[J].冰川冻土,2000,22(3):211-217.
    [48] 苏珍,施雅风.小冰期以来中国季风温冰川对全球变暖的响应[J].冰川冻土,2000,22(3):223-229.
    [49] 何元庆,姚檀栋,杨梅学,等.玉龙山温冰川浅冰芯记录现代指示意义[J].冰川冻土,2000,22(3):235-242.
    [50] 丁永建,叶佰生,刘时银.祁连山中部地区40年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0,22(3):193-199.
    [51] 杨针娘,刘新仁,曾群柱,等.中国寒区水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2] 赖远明,吴紫汪,朱元林,等.大坂山隧道围岩冻融损伤的CT分析[J].冰川冻土,2000,22(3):206-230.
  • [1] 刘晓东, 王珏, LIUXiaodong, WANGJue.  地表水污染源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2): 302-31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2.016
    [2] 王文, 王鹏, 崔巍.  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与多源水文数据对比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759-76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01
    [3] 郭生练, 陈炯宏, 刘攀, 李雨.  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研究进展与展望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4): 496-503.
    [4] 徐宗学, 李景玉.  水文科学研究进展的回顾与展望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4): 450-459.
    [5] 刘晓东, 姚琪, 薛红琴, 褚克坚, 胡进.  环境水力学反问题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885-893.
    [6] 雷波, 刘钰, 许迪, 姜文来.  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5): 732-738.
    [7] 王文圣, 金菊良, 李跃清.  水文随机模拟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768-775.
    [8] 储开凤, 汪静萍.  中国水文循环与水体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68-474.
    [9] 张应华, 仵彦卿, 温小虎, 苏建平.  环境同位素在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738-747.
    [10] 罗玉峰, 崔远来, 郑祖金.  河渠渗漏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444-449.
    [11] 司建华, 冯起, 张小由, 张艳武, 苏永红.  植物蒸散耗水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450-459.
    [12] 罗定贵, 王学军, 孙莉宁.  水质模型研究进展与流域管理模型WARMF评述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289-294.
    [13] 殷福才, 王在高, 梁虹.  枯水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249-254.
    [14] 顾世祥, 傅骅, 李靖.  灌溉实时调度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660-666.
    [15] 王西琴, 刘昌明, 杨志峰.  生态及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与前瞻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507-514.
    [16] 郑一, 王学军.  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1): 105-110.
    [17] 张红武.  河工动床模型相似律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2): 256-263.
    [18] 汪静萍, 潘理中.  水科学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95-99.
    [19] 齐学斌, 庞鸿宾, 赵辉, 王景雷.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89-94.
    [20] 刘苏峡, 刘昌明.  90年代水文学研究的进展和趋势 . 水科学进展, 1997, 8(4): 365-36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7
  • HTML全文浏览量:  34
  • PDF下载量:  43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3-06-09
  • 修回日期:  2003-09-29
  • 刊出日期:  2004-05-25

我国水文循环与地表水研究进展(1998-2001年)

    作者简介:

    储开凤(1965- ),女,江苏海安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E-mail:chukf65@sina.com

  • 中图分类号: P343;G353.11

摘要: 根据1998-2001年我国公开出版发行的30余种与水有关的科技期刊刊登的关于水科学研究的论文,同时参考了近4年来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报告。综述了近4年来我国在水文循环与地表水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

English Abstract

储开凤, 汪静萍. 我国水文循环与地表水研究进展(1998-2001年)[J]. 水科学进展, 2004, 15(3): 408-413.
引用本文: 储开凤, 汪静萍. 我国水文循环与地表水研究进展(1998-2001年)[J]. 水科学进展, 2004, 15(3): 408-413.
CHU Kai-feng, WANG Jing-ping.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hydrological cycle and surface water[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04, 15(3): 408-413.
Citation: CHU Kai-feng, WANG Jing-ping.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hydrological cycle and surface water[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04, 15(3): 408-413.
参考文献 (5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