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俊, 郭生练.
三峡水库汛期控制水位及运用条件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4): 473-48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4.001
|
[2] |
唐小娅, 童思陈, 许光祥, 黄国鲜, 王涛.
三峡水库汛期泥沙淤积对坝前水位的滞后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4): 528-53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4.008
|
[3] |
李文杰, 李娜, 杨胜发, 王涛.
基于挟沙力的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5): 726-73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5.010
|
[4] |
邹强, 周建中, 周超, 陈生水, 宋利祥, 郭俊, 刘懿.
基于最大熵原理和属性区间识别理论的洪水灾害风险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3): 323-333.
doi: CNKI: 32.1309.P.20120501.1618.018
|
[5] |
梁忠民, 郭彦, 胡义明, 汤春义.
基于copula函数的三峡水库预泄对鄱阳湖防洪影响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485-492.
doi: CNKI:32.1309.P.20120614.2158.008
|
[6] |
罗优, 陈立, 许文盛, 苏畅.
三峡水库下游宜昌—昌门溪河段河床调整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6): 807-812.
|
[7] |
刘心愿, 郭生练, 李响, 李雨.
考虑水文预报误差的三峡水库防洪调度图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6): 771-779.
|
[8] |
刘心愿, 郭生练, 刘攀, 李响.
考虑综合利用要求的三峡水库提前蓄水方案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851-856.
|
[9] |
郭文献, 夏自强, 王远坤, 韩帅.
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目标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54-559.
|
[10] |
罗军刚, 解建仓, 陈田庆, 汪妮.
基于事例推理技术的水库洪水调度研究与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1): 32-39.
|
[11] |
胡兴娥, 李云中, 李明超.
三峡水库135m运行阶段永久船闸下引航道泥沙淤积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1): 1-7.
|
[12] |
贾海燕, 雷阿林, 叶闽, 雷俊山, 赵景柱.
三峡水库水位消落区典型土壤磷释放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33-438.
|
[13] |
高波, 王银堂, 胡四一.
水库汛限水位调整与运用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326-333.
|
[14] |
殷峻暹, 曹永强.
基于供水风险分析的汛限水位控制范围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401-405.
|
[15] |
吴时强, 吴修锋, 周辉, 童中山, 杨锋, 余松.
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洪水调度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196-202.
|
[16] |
陈永灿, 刘昭伟.
三峡水库水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和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15-719.
|
[17] |
王本德, 于义彬, 刘金禄, 王淑英.
水库洪水调度系统的模糊循环迭代模型及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233-237.
|
[18] |
彭杨, 李义天, 张红武.
三峡水库汛末蓄水时间与目标决策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682-689.
|
[19] |
周惠成, 梁国华, 王本德, 殷峻暹.
水库洪水调度系统通用化模板设计与开发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1): 42-48.
|
[20] |
朱元, 周全林.
长江三峡工程防洪效益风险分析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5, 6(1): 2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