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勤, 崔莉, 聂思航, 范书鸣, 应铭.
长江口航道淤泥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1): 79-8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1.008
|
[2] |
刘杰, 程海峰, 韩露, 王珍珍.
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回淤年际变化及成因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1): 65-7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1.007
|
[3] |
张蔚, 傅雨洁, 过津侃, 冯浩川.
潮波运动对长江口分流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4): 551-55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4.011
|
[4] |
路川藤, 贾晓, 韩玉芳, 白一冰.
台风浪作用下长江口深水航道骤淤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5): 696-70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5.010
|
[5] |
孙昭华, 严鑫, 谢翠松, 李奇.
长江口北支倒灌影响区盐度预测经验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2): 213-22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2.006
|
[6] |
杨程生, 高正荣, 俞竹青.
长江口北支河槽容积变化特征的定量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3): 392-40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3.007
|
[7] |
李路, 朱建荣.
长江口枯季北港淡水向北支扩展的动力机制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1): 57-6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1.007
|
[8] |
刘杰, 程海峰, 赵德招.
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回淤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3): 358-365.
|
[9] |
高柱, 殷杰, 唐洪武, 郭红民.
单一贴壁四面体框架绕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161-166.
|
[10] |
苏畅, 沈志良, 姚云, 曹海荣.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1): 99-105.
|
[11] |
孙东坡, 杨慧丽, 张晓松, 王二平.
桥墩冲刷坑的三维流场测量与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711-716.
|
[12] |
赖锡军, 汪德爟, 姜加虎, 黄群.
斜坡上异重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342-347.
|
[13] |
沙海飞, 吴时强, 陈振文.
泄洪洞整体三维紊流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507-511.
|
[14] |
曹勇, 陈吉余, 张二凤, 陈沈良, 曹卫承.
三峡水库初期蓄水对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554-558.
|
[15] |
曹颖, 朱军政.
长江口南汇东滩水动力条件变化的数值预测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81-585.
|
[16] |
李福田, 刘沛清, 马宝峰.
高拱坝宽尾墩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185-188.
|
[17] |
张恩仁, 高磊, 张经.
长江口主要阳离子随盐度变化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442-446.
|
[18] |
宋志尧, 章卫胜.
长江口动量系数分布特征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354-357.
|
[19] |
徐福敏, 严以新, 茅丽华.
长江口九段沙下段冲淤演变水动力机制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166-171.
|
[20] |
陈西庆, 陈吉余.
南水北调对长江口粗颗粒悬沙来量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1997, 8(3): 259-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