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俞双恩, 郭杰, 陈军, 丁继辉.
探索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作为水稻排水标准的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282-287.
|
[2] |
赵广举, 田鹏, 穆兴民, 高俊峰, 李恒鹏, 张增信.
基于PCRaster的流域非点源氮磷负荷估算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1): 80-86.
doi: CNKI:32.1309.P.20111125.1632.002
|
[3] |
王卫光, 彭世彰, 孙风朝, 邢万秋, 罗玉峰, 徐俊增.
气候变化下长江中下游水稻灌溉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5): 656-664.
doi: CNKI: 32.1309.P.20120824.1606.006
|
[4] |
崔远来, 谭芳, 郑传举.
不同环节灌溉用水效率及节水潜力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6): 788-794.
|
[5] |
姜德娟, 毕晓丽.
流域-河口-近海系统氮、磷营养盐输移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3): 421-429.
|
[6] |
彭世彰, 杨士红, 徐俊增.
控制灌溉对稻田CH4和N2O综合排放及温室效应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235-240.
|
[7] |
钱进, 王超, 王沛芳, 侯俊.
河湖滨岸缓冲带净污机理及适宜宽度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1): 139-144.
|
[8] |
王建中, 刘凌, 宋兰兰.
坡地氮磷流失过程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31-536.
|
[9] |
肖新, 赵言文, 胡锋, 施国庆.
节水稻基农田作物轮作与灌溉模式需水规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4): 567-573.
|
[10] |
薛金凤, 夏军, 梁涛, 张秀梅.
颗粒态氮磷负荷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334-337.
|
[11] |
董斌, 崔远来, 李远华.
水稻灌区节水灌溉的尺度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833-839.
|
[12] |
沈志良.
长江氮的输送通量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52-759.
|
[13] |
王康, 沈荣开.
节水条件下土壤氮素的环境影响效应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437-441.
|
[14] |
刘凌, 陆桂华.
含氮污水灌溉实验研究及污染风险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313-320.
|
[15] |
崔远来, 茆智, 李远华.
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时空变异规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484-491.
|
[16] |
王景雷, 吴景社, 齐学斌, 杨保中, 赵辉, 樊向阳.
节水灌溉评价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521-525.
|
[17] |
彭世彰, 李荣超.
覆膜旱作水稻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12-317.
|
[18] |
王超.
氮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7, 8(2): 176-182.
|
[19] |
姜翠玲, 夏自强, 刘凌, 赵胜领, 王磊, 万正成, 郑文兰.
污水灌溉土壤及地下水三氮的变化动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7, 8(2): 183-188.
|
[20] |
苏臣, 孙一源, 陈勇.
新型节水灌溉控制原理的应用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4, 5(2): 142-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