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彬权, 梁忠民, 付宇鹏, 王军, 胡义明.
基于变动饱和带的产汇流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2): 208-21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2.005
|
[2] |
鲍振鑫, 张建云, 王国庆, 贺瑞敏, 金君良, 王婕, 吴厚发.
基于水文模型与机器学习集合模拟的水沙变异归因定量识别——以黄河中游窟野河流域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4): 485-49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4.001
|
[3] |
田富强, 徐冉, 南熠, 李琨彪, 贺志华.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雅鲁藏布江径流水源组成解析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3): 324-33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3.002
|
[4] |
李慧, 陆垂裕, 孙青言, 王浩, 严聆嘉, 张博.
分布式“河道-沉陷区-地下水”水循环耦合模型——Ⅰ.模型原理与开发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214-22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06
|
[5] |
李夫星, 陈东, 汤秋鸿.
黄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及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4): 481-49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4.004
|
[6] |
曾燕, 邱新法, 刘昌明.
黄河流域蒸散量分布式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632-640.
|
[7] |
林声盼, 荆长伟, MOORE Nathan, 吴嘉平.
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对流域地形特征参数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457-463.
doi: CNKI:32.1309.P.20120614.2158.004
|
[8] |
张俊娥, 陆垂裕, 秦大庸, 刘淼.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区域“四水”转化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5): 595-604.
|
[9] |
李润奎, 朱阿兴, 秦承志, 陈腊娇, 刘军志.
土壤数据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模拟效果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168-174.
|
[10] |
贾仰文, 王浩, 周祖昊, 游进军, 甘治国, 仇亚琴, 陆垂裕, 罗翔宇.
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型开发及其应用——Ⅰ.模型开发与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1-8.
|
[11] |
贾仰文, 王浩, 甘泓, 游进军, 仇亚琴, 甘治国, 周祖昊, 杨贵羽.
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型开发及其应用——Ⅱ.水资源管理战略研究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9-15.
|
[12] |
张金存, 芮孝芳.
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理论与方法述评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2): 286-292.
|
[13] |
都金康, 谢顺平, 许有鹏, 许崇育.
分布式降雨径流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637-644.
|
[14] |
吴泽宁, 左其亭, 丁大发, 崔萌, 曹茜, 邢端生.
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评价与优选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35-740.
|
[15] |
王中根, 郑红星, 刘昌明, 赵为民.
基于GIS/RS的流域水文过程分布式模拟——Ⅰ模型的原理与结构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4): 501-505.
|
[16] |
熊立华, 郭生练, 田向荣.
基于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及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4): 517-520.
|
[17] |
刘昌明, 夏军, 郭生练, 郑红星, 王中根, 吴险峰, 郝芳华.
黄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初步研究与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4): 495-500.
|
[18] |
江东, 王建华, 杨小唤, 王乃斌, Rosema A.
黄河流域主要水文参数遥感反演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36-739.
|
[19] |
任立良, 刘新仁.
数字高程模型信息提取与数字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463-469.
|
[20] |
任立良, 刘新仁.
数字高程模型在流域水系拓扑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2): 129-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