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代小平, 周雯晶, 韩宇平, 窦明, 冯吉, Svensson Jesper.
作物相对水分利用效率与理论节水潜力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5): 682-69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5.008
|
[2] |
任长江, 赵勇, 王建华, 龚家国, 田济扬.
斥水性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和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6): 839-84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6.009
|
[3] |
黄春林, 李艳, 卢玲, 顾娟.
考虑干旱水分胁迫的地表通量遥感估算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181-188.
|
[4] |
陈皓锐, 伍靖伟, 黄介生, 杨金忠, 王少丽.
石津灌区冬小麦水分生产率的尺度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49-55.
|
[5] |
安乐生, 赵全升, 叶思源, 刘贯群, 丁喜桂.
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关键水盐因子及其植被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5): 689-695.
|
[6] |
杨雨亭, 尚松浩, 李超.
土壤水分空间插值的克里金平滑效应修正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208-213.
|
[7] |
张志才, 陈喜, 石朋, 魏玲娜.
喀斯特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植被生态水文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806-811.
|
[8] |
孙立群, 胡成, 陈刚.
TOPMODEL模型中的DEM尺度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699-706.
|
[9] |
王昊, 许士国, 孙砳石.
扎龙湿地参照作物蒸散发估算的经验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2): 246-251.
|
[10] |
王康, 张仁铎, 王富庆, 安田裕.
土壤水分运动空间变异性尺度效应的染色示踪入渗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2): 158-163.
|
[11] |
蒋建平, 李晓昭, 罗国煜.
岩土优势结构面的储运水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1): 34-38.
|
[12] |
刘伟, 施建成.
应用极化雷达估算农作物覆盖地区土壤水分相对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96-601.
|
[13] |
丛振涛, 周智伟, 雷志栋.
Jensen模型水分敏感指数的新定义及其解法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6): 730-735.
|
[14] |
牛振国, 李保国, 张凤荣, 陈焕伟.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分布式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303-307.
|
[15] |
王康, 沈荣开, 沈言俐, 许翠平, 覃奇志.
作物水分与氮素生产函数的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308-312.
|
[16] |
王康, 沈荣开, 王富庆.
作物水分氮素生产函数模型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6): 736-740.
|
[17] |
刘贤赵, 康绍忠.
黄土区坡地降雨入渗产流过程中的滞后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56-60.
|
[18] |
王会肖, 刘昌明.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内涵及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1): 99-104.
|
[19] |
梅亚东.
梯级水库优化调度的有后效性动态规划模型及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2): 194-198.
|
[20] |
沈荣开, 张瑜芳, 黄冠华.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与农田非充分灌溉研究述评
. 水科学进展,
1995, 6(3): 248-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