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承载能力估算

贾绍凤 周长青 燕华云 周宏飞 汤奇成 张捷斌

贾绍凤, 周长青, 燕华云, 周宏飞, 汤奇成, 张捷斌.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承载能力估算[J].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801-807.
引用本文: 贾绍凤, 周长青, 燕华云, 周宏飞, 汤奇成, 张捷斌.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承载能力估算[J].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801-807.
JIA Shao-feng, ZHOU Chang-qing, YAN Hua-yun, ZHOU Hong-fei, TANG Qi-cheng, ZHANG Jie-bin. Estimation of usable water resources and carrying capacity in Northwest China[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04, 15(6): 801-807.
Citation: JIA Shao-feng, ZHOU Chang-qing, YAN Hua-yun, ZHOU Hong-fei, TANG Qi-cheng, ZHANG Jie-bin. Estimation of usable water resources and carrying capacity in Northwest China[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04, 15(6): 801-807.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承载能力估算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10-3;KZCX-SW-317-3);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贾绍凤(1964- ),男,湖南龙山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jiasf@igsnrr.cn

  • 中图分类号: TV213

Estimation of usable water resources and carrying capacity in Northwest China

  • 摘要: 界定了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径流口径生态需水的概念。对西北地区的径流口径生态需水和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估算。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638 5×108m3,但需净出境水量为411 9×108m3,实有水资源总量为1226 6×108m3,径流口径生态需水量为454 4×108m3,除去保留给生态的生态需水、偏远封闭流域难以利用的水量,人类可以消耗利用的可利用量有742×108m3,其中黄河流域可利用量为187×108m3,西北内流区当地可利用量为555×108m3。建立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计算模型,估算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并建议用水资源承载能力图谱表示水资源承载能力。在人均GDP每10年翻一番、水资源利用效率每年提高7%的条件下,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2010年为11310万人,2020年为12019万人,2030年为12733万人。
  • [1] 刘作荣.区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水专学报,1995(1):47-49.
    [2] 刘花台,郭占荣,董华,等.西北地区地下水可利用量及开采潜力分析[J].水文,2000,20(6):17-20.
    [3] 郭周亭.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初步分析[J].水文,2001,21(5):23-26.
    [4] 王浩,王建华,秦大庸,等.现代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学学科体系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2,17(1):12-17.
    [5] 贾绍凤,张士锋.黄河可供水量究竟有多少[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6):547-551.
    [6] 汤奇成,曲耀光,周聿超.中国干旱区水文及水资源利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3):107-112.
    [7] 王芳,梁瑞驹,杨小柳,等.中国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1)——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需水理论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1):1-8.
    [8] 新疆水资源软科学课题组.新疆水资源及其承载力的开发战略对策[J].水利水电技术,1989(6):2-9.
    [9] 施雅风,曲耀光.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合理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0] 余卫东,闵庆文,李湘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进展与展望[M].干旱区研究,1003,20(1):60-66.
    [11] 姚治君,王建华,江东,等.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及其理论探析[J].水科学进展,2002,13(1):111-115.
    [12] 冯耀龙,韩文秀,王宏江,等.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3,14(1):109-113.
    [13] 贾绍凤,张士锋,夏军,等.经济结构调整的节水效应[J].水利学报,2004(3):111-116.
  • [1] 赵越, 周建中, 常剑波, 张勇传, 宋利祥, 毕胜.  模糊逻辑在物理栖息模拟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3): 427-435.
    [2] 黄小燕, 张明军, 贾文雄, 王圣杰, 张宁.  中国西北地区地表干湿变化及影响因素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151-159.
    [3] 王伟, 杨晓华, 王银堂.  滦河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60-565.
    [4] 黄莉新.  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6): 879-883.
    [5] 王建生, 钟华平, 耿雷华, 徐澎波, 刘翠善.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549-553.
    [6] 王可丽, 江灏, 赵红岩.  中国西北地区水汽的平流输送和辐合输送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2): 164-169.
    [7] 李亚伟, 陈守煜, 傅铁.  基于模糊识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26-729.
    [8] 李林, 付强.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822-825.
    [9] 左其亭, 马军霞, 高传昌.  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103-108.
    [10] 周爱国, 马瑞, 张晨.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水分垂直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127-133.
    [11] 刘丙军, 邵东国.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资产负债分析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250-254.
    [12] 姚治君, 刘宝勤, 高迎春.  基于区域发展目标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109-113.
    [13] 冯耀龙, 韩文秀, 王宏江, 练继建, 黄津明.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109-113.
    [14] 张丽, 董增川, 赵斌.  干旱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45-748.
    [15] 耿雷华, 黄永基, 郦建强, 陈晓燕.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特点初析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496-501.
    [16] 何惠.  关于西北开发中的几个水资源问题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492-495.
    [17] 王煜, 杨立彬, 张新海, 侯传河, 何宏谋, 乔西现, 孙寿松.  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4): 523-529.
    [18] 李令跃, 甘泓.  试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概念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307-313.
    [19] 傅春, 冯尚友.  水资源持续利用(生态水利)原理的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436-440.
    [20] 郭其蕴, 沙万英.  本世纪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变化 . 水科学进展, 1992, 3(1): 65-7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9
  • HTML全文浏览量:  26
  • PDF下载量:  78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3-08-06
  • 修回日期:  2003-11-30
  • 刊出日期:  2004-11-25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承载能力估算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10-3;KZCX-SW-317-3);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
    作者简介:

    贾绍凤(1964- ),男,湖南龙山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jiasf@igsnrr.cn

  • 中图分类号: TV213

摘要: 界定了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径流口径生态需水的概念。对西北地区的径流口径生态需水和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估算。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638 5×108m3,但需净出境水量为411 9×108m3,实有水资源总量为1226 6×108m3,径流口径生态需水量为454 4×108m3,除去保留给生态的生态需水、偏远封闭流域难以利用的水量,人类可以消耗利用的可利用量有742×108m3,其中黄河流域可利用量为187×108m3,西北内流区当地可利用量为555×108m3。建立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计算模型,估算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并建议用水资源承载能力图谱表示水资源承载能力。在人均GDP每10年翻一番、水资源利用效率每年提高7%的条件下,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2010年为11310万人,2020年为12019万人,2030年为12733万人。

English Abstract

贾绍凤, 周长青, 燕华云, 周宏飞, 汤奇成, 张捷斌.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承载能力估算[J].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801-807.
引用本文: 贾绍凤, 周长青, 燕华云, 周宏飞, 汤奇成, 张捷斌.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承载能力估算[J].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801-807.
JIA Shao-feng, ZHOU Chang-qing, YAN Hua-yun, ZHOU Hong-fei, TANG Qi-cheng, ZHANG Jie-bin. Estimation of usable water resources and carrying capacity in Northwest China[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04, 15(6): 801-807.
Citation: JIA Shao-feng, ZHOU Chang-qing, YAN Hua-yun, ZHOU Hong-fei, TANG Qi-cheng, ZHANG Jie-bin. Estimation of usable water resources and carrying capacity in Northwest China[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04, 15(6): 801-807.
参考文献 (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