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诗云, 郭晓阳, 李娜.
洪水水流压力及其影响因素模型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3): 418-42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3.010
|
[2] |
孔凡哲, 郭良.
一种时变分布式单位线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4): 477-48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4.003
|
[3] |
陆彦, 周倪凯, 陆永军.
不同渗流强度对明渠水流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2): 230-23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2.010
|
[4] |
张晓雷, 夏军强, 陈倩, 果鹏.
生产堤溃决后漫滩水流的概化模型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1): 100-10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1.012
|
[5] |
李英玉, 赵坚, 吕辉, 陈斌.
河岸带潜流层温度示踪流速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3): 423-42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3.010
|
[6] |
田培, 潘成忠, 许新宜, 杨帆, 李长嘉.
坡面流速及侵蚀产沙空间变异性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2): 178-18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2.004
|
[7] |
庞启秀, 白玉川, 杨 华, 张瑞波, 贾志博.
淤泥质浅滩泥沙临界起动切应力剖面确定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249-255.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2.005
|
[8] |
魏红艳, 余明辉, 梁艳洁.
无粘性土堤漫顶溃决水流运动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532-538.
|
[9] |
石健, 郭波, 弓扶元, 何小刚, 李丹勋.
浓度梯度引起的固相速度测量误差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1): 67-74.
|
[10] |
申霞, 洪大林, 丁艳青, 姬昌辉, 于剑.
太湖疏浚前后波浪扰动下的底泥再悬浮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580-585.
|
[11] |
李寿千, 陆彦, 陆永军.
渗流作用下床面切应力响应机理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509-515.
|
[12] |
秦毅, 曹如轩, 郑学萍, 陈杰.
高含沙浑水静态剪切应力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6): 863-867.
|
[13] |
张文鸽, 黄强, 蒋晓辉.
基于物理栖息地模拟的河道内生态流量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192-197.
|
[14] |
茅泽育, 罗昇, 赵升伟, 相鹏, 岳光溪.
冰盖下水流垂线流速分布规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2): 209-215.
|
[15] |
洪大林, 缪国斌, 邓东升, 谢瑞, 张思和, 姬昌辉.
粘性原状土起动切应力与物理力学指标的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6): 774-779.
|
[16] |
夏卫生, 雷廷武, 赵军, 张晴雯, 高佩玲.
薄层水流速度测量系统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81-784.
|
[17] |
槐文信, 陈文学, 童汉毅, 卓建民.
漫滩恒定明渠水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15-19.
|
[18] |
陈界仁, 曹淼.
输沙能力模式在坡面非恒定输沙过程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696-699.
|
[19] |
华祖林, 芮孝芳, 黄国如, 罗缙.
缺乏资料条件下倒灌河段流速的近似确定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2): 210-214.
|
[20] |
陈和春, 潘昭汉, 叶廉, 王场, 何昌浩, 马亮.
吸附状态下钉螺起动流速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3): 207-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