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法龙, 茅泽育.
圆形断面管道非满流水动力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4): 547-55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4.008
|
[2] |
乔建平, 李明俐, 杨宗佶, 孟华君, 姜元俊.
基于模型试验的泥石流坡面物源启动预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1): 64-7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1.008
|
[3] |
熊立华, 刘烁楠, 熊斌, 许文涛.
考虑植被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水文模型参数时变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5): 625-63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5.003
|
[4] |
余斌, 朱云波, 刘秧.
坡面泥石流降雨预报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6): 839-84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6.005
|
[5] |
高建平, 潘俊奎, 谢义昌.
生物滞留带结构层参数对道路径流滞蓄效应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5): 702-71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5.007
|
[6] |
薛万云, 吴时强, 吴修锋, 戴江玉, 杨倩倩, 王芳芳.
刚性植被区域床面泥沙起动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6): 849-85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6.006
|
[7] |
王增辉, 夏军强, 李涛, 郜国明, 张俊华.
水库异重流一维水沙耦合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1): 74-8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1.010
|
[8] |
王书敏, 何强, 徐强, 宋力.
生物滞留系统去除地表径流中的氮素研究评述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1): 140-15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1.018
|
[9] |
陆俊卿, 张小峰, 崔占峰.
各向异性密度流模型及其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95-100.
|
[10] |
俞云利, 赖锡军.
二维平面非恒定流数学模型的遥感水位数据同化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224-231.
|
[11] |
蒋成义, 吴春笃, 黄卫东, 勾全增.
辐流式二沉池中异重流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6): 846-852.
|
[12] |
陈震远, 许荣中, 陈震武.
分层密度流体的边界波动在不透水刚性底床的运动行为——Ⅱ分层条件对传动波型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4): 575-579.
|
[13] |
陈震远, 许荣中, 陈震武.
分层密度流体的边界波动在不透水刚性底床的运动行为——Ⅰ造波条件对波型演化的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4): 570-574.
|
[14] |
茅泽育, 赵璇, 罗昇.
圆形断面管道非满流流速计算表达式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2): 170-174.
|
[15] |
冯小香, 张小峰, 崔占峰.
垂向二维非恒定流及悬浮物分布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518-524.
|
[16] |
薛强, 冯夏庭, 梁冰, 刘建军.
水气两相流系统K-S-P模型参数反演的最优估计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488-493.
|
[17] |
郑源, 索丽生, 张健, 刘德有.
输水管道系统气体特性与水流冲击截留气团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858-863.
|
[18] |
马生伟, 蔡启铭.
浅水湖泊风生流的迎风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1): 70-75.
|
[19] |
程永光, 索丽生.
计算明渠非恒定流的一个Lattice BGK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362-367.
|
[20] |
芮孝芳.
仅依据汇流系统出流资料确定Nash模型参数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3, 4(2): 141-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