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炳方, 曾红伟, 马宗瀚, 苟思, 刘俊国, 王金霞, 蒋礼平.
完善新时期水资源管理指标的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4): 553-56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4.004
|
[2] |
贾瑞亮, 周金龙, 高业新, 周殷竹, 李阳, 栗现文.
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规律初步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1): 44-5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1.006
|
[3] |
董飞, 刘晓波, 彭文启, 吴文强.
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3): 451-463.
|
[4] |
邓铭江.
干旱区坎儿井与山前凹陷地下水库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6): 748-756.
|
[5] |
李琴, 陈曦, Frank Veroustraete, 包安明, 刘铁, 王金林.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反演与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201-207.
|
[6] |
刘招, 黄文政, 黄强, 张永永.
基于水库防洪预报调度图的洪水资源化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78-583.
|
[7] |
于瑞宏, 许有鹏, 刘廷玺, 李畅游.
应用多光谱遥感信息反演干旱区浅水湖泊水深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1): 111-117.
|
[8] |
黄粤, 陈曦, 包安明, 刘铁, 冯先伟.
干旱区资料稀缺流域日径流过程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332-336.
|
[9] |
赵永, 王劲峰, 蔡焕杰.
水资源问题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756-762.
|
[10] |
杨克君, 曹叔尤, 刘兴年.
复式河槽正常水深计算方法比较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189-195.
|
[11] |
胡和平, 汤秋鸿, 雷志栋, 杨诗秀.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Ⅰ模型结构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140-145.
|
[12] |
汤秋鸿, 田富强, 胡和平.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Ⅱ模型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146-150.
|
[13] |
邓铭江, 郭春红.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文与水资源问题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819-823.
|
[14] |
王浩, 王建华, 秦大庸.
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1): 123-128.
|
[15] |
孔凡哲, 芮孝芳.
TOPMODEL中地形指数计算方法的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41-45.
|
[16] |
张丽, 董增川, 赵斌.
干旱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45-748.
|
[17] |
李令跃, 甘泓.
试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概念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307-313.
|
[18] |
芮孝芳, 姜广斌.
洪水演算理论与计算方法的若干进展与评论
. 水科学进展,
1998, 9(4): 389-395.
|
[19] |
文康, 刘九夫, 李琪, 陈满祥, 周光甫.
地区场选样洪水综合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1997, 8(1): 59-64.
|
[20] |
蔡启铭, 杨平.
大气-水体系统中PAR传输模式及湖泊初级生产力
. 水科学进展,
1993, 4(3): 171-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