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志威, 文杰, 陈帮, 鲁瀚友, 胡旭跃.
黑河下游颈口裁弯后河道三维水流结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2): 286-297.
doi: 10.14042/j.cnki.33.1309.2022.02.012
|
[2] |
赵潜宜, 刘士和, 廖伟坚.
明渠恒定紊流的总流控制方程与能量损失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2): 270-27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2.013
|
[3] |
高祥宇, 高正荣, 卢中一.
海域岛隧结合区水流结构和沉管沉放过程水流力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6): 854-86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6.009
|
[4] |
冉聃颉, 王文娥, 胡笑涛, 史利洁.
梯形喉口无喉道量水槽水力性能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2): 236-24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2.011
|
[5] |
吴永妍, 陈永灿, 刘昭伟.
明渠收缩过渡段流速分布及紊动特性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3): 346-35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3.004
|
[6] |
王协康, 周苏芬, 叶龙, 王海周.
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区水流结构的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3): 372-37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3.009
|
[7] |
陈启刚, 钟强, 李丹勋, 王兴奎.
明渠弯道水流平均运动规律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3): 369-375.
doi: CNKI: 32.1309.P.20120501.1618.013
|
[8] |
杨青远, 周苏芬, 卢伟真, 王协康.
明渠交汇水流阻力对平面二维数值模拟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236-242.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2.003
|
[9] |
魏娟, 李然, 康鹏, 刘盛赟.
水流交汇区污染物输移扩散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822-828.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757.009
|
[10] |
肖培青, 姚文艺, 申震洲, 杨春霞.
植被影响下坡面侵蚀临界水流能量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229-234.
|
[11] |
陈莹莹, 施建成, 杜今阳, 蒋玲梅.
基于GLDAS的中国区地表能量平衡数值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1): 25-31.
|
[12] |
谢立全, 于玉贞, 单宏伟.
水流对渗流的影响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4): 525-530.
|
[13] |
陈永灿, 朱德军.
梯形断面明渠中纵向离散系数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11-517.
|
[14] |
许唯临, D. W. Knight, 唐小南.
漫滩水流摩阻因子与涡粘性系数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23-727.
|
[15] |
槐文信, 陈文学, 童汉毅, 卓建民.
漫滩恒定明渠水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15-19.
|
[16] |
钱家忠, 汪家权, 葛晓光, 张寿全, 李如忠.
我国北方型裂隙岩溶水流及污染物运移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509-512.
|
[17] |
华祖林.
湍流模型在环境水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403-412.
|
[18] |
余明辉, 张小峰.
平面二维溃堤水流泥沙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286-290.
|
[19] |
汤立群.
流域产沙模型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1): 47-53.
|
[20] |
刘东生, 郑邦民.
水流热扩散系数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2, 3(1): 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