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沈焕庭,长江河口潮波传播及其对河槽演变的影响,中国地理学会1977年地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1: 53-60 |
[2] |
沈焕庭、潘定安,长江河口潮流特性及其对河槽演变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2) |
[3] |
沈焕庭、朱慧芳、茅志昌,长江河口环流及其对泥沙输移的影响,海洋与湖泊,1986, 17(1) |
[4] |
王康礴、苏纪兰,长江口南港环流及悬移质输运的计算分析,海洋学报,1987(5) |
[5] |
张君沦等,长江口台风暴潮的计算模式研究,河海大学学报,1987(11) |
[6] |
沈焕庭、茅志昌等,长江口盐水入浸的初步研究—兼谈南水北调,人民长江,1980(3) |
[7] |
张法高等,三峡工程对长江口水文、水化学和沉积环境的影响,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7: 36 9-402 |
[8] |
赵雪华、黄菊卿、马雅琴,钱塘江河口潮汐水力计算及其推广和应用,海岸河口区动力、地貌、沉积过程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5: 133-142 |
[9] |
曹德明、方国洪,杭州湾潮汐潮流的数值计算,海洋与湖沼,1986, 17(2) |
[10] |
韩曾萃、程杭平,钱塘江河口考虑滩地输沙的含沙量计算方法,海洋工程,1984(3) |
[11] |
胡方西等,杭州湾二维盐度扩散问题的一种数值解法,海洋与湖沼,1986, 17(4) |
[12] |
赵焕庭,珠江三角洲的水文特性,热带海洋,1983, 2(2) |
[13] |
应秩甫、陈世光,珠江口伶仃洋咸淡水混合特征,海洋学报,1983, 5(1) |
[14] |
何洪矩,珠江三角洲河口区的潮汐分析,人民药江,1982(4-5) |
[15] |
庞家珍、司书亨,黄河河口演变,I河口水文特征及泥沙淤积分布,海洋与湖沼,1980,11(4) |
[16] |
李译刚,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潮流分析,海洋通报,1984, 3(5) |
[17] |
刘凤岳,风暴潮对黄河三角洲的影响及其一般规律,海岸工程,1987(1) |